医疗·福祉设施

祗园寺 客殿・库院

不言而喻,日本的文化源自中国,而在经历了漫长时期的衍变后,可以说它又孕育出了不同于起源的文化。佛教在6世纪隋朝传入日本,祗园寺是在17世纪,到访日本长崎的明朝禅僧东皇心越建造的寺庙。

与日本的传统美即能乐、茶道和歌舞伎一样,日本传统建筑有着其既定的规矩。祗园寺门面的长、宽、高及深度同样遵循着日本木质结构建筑的比例原则。为了彰显光与影交错出的庄严肃穆感,我们还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做局部点缀。

詳細情報

结城市民信息中心

建筑依赖着现代技术而造成。图书馆也通过应用现代科技来实现其功能性。它作为一种媒介传播着各种信息。但最终我们想要从图书馆获得的并不是媒体本身,而是承载于媒体上的某种数据、思想或者是故事。而这些,又不能直接被提供被反应在图书馆之中。归根结底,图书馆既存在着某种矛盾的同时,此矛盾的本身又是图书馆核心的所在。

结城朝光(平安末期的武将)在1183年作为结城郡主,开启了结城市的历史。从那以后400年的岁月里,这片土地一直都受着结城世代的统治,直到其后裔结城秀康于1590年被德川家康的次子豊臣秀吉作为养子所收养。不过在1600年关原战役结束之后,此地又为越前松平所取代,落下了结城世代的帷幕。百年后,结城又被水野世代所取代,一直持续到了江户时代末期。

结城市于1598年作为一个城镇被计划性地建设起来。现在的城市体系与1735年完成的《下综州结城绘图》中所描绘的地图基本一致。现代的结城市民也还生活在这条已经被传承了数百年的道路上。

此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为‘湿地’并被规划在了城区之外。由于铁路的开通,这个处在城市边缘的地方才被建成了电车车站。但又随着铁路南面国道公路等的贯通,市区进而更向着南面发展起来。因此电车车站的利用价值相对减少,使得这里的市区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。

结城市民信息中心的设计宗旨就在振兴此地。我们把这里比作网络服务器,让它起到连接、聚集、流通各种各样的“东西”、“事物”的作用。但是服务器本身并不能直接用于此目的,重要的是如何以这里为起点,来激活城市各地的运作。这就要求我们要如何充分考虑“信息到底是因谁而存在、存在的理由又是什么”的问题。我们认为答案就在于信息是为了奔赴在梦想道路上的人们而存在,存在的理由就是指引人们描绘出充满希望的未来。这,也正是这所市民信息中心存在的终极意义。

此建筑的宽广而向外伸张的屋顶其实也是“服务器”的“头像”。它基本覆盖了信息中心所属占地的整个区域。我们也意指此建筑作为城市的坐标,赋予它等同于整个城市的潜在力量。另外,为了更方便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收集与交换,我们在屋顶下设置了活动广场及多个大厅入口。一旦走入其中,你便会明白,在这里是发现与被发现的互动关系,来访的人们自身也是此中心所要收集的信息之一。即:为信息交流而建成的设施,同样也被人们所交流。

安城市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安城市图书信息馆・安佛雷

安城市距离名古屋约30分钟车程,是日本七夕三大名地之一。考虑到建筑用地面对着举行七夕节仪式的主干道,把七夕节装饰保持原貌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。

设计是根本采用不同颜色方格的“市松图案”。虽然市松图案目前成为了日本传统的设计,但是它并不起源于日本,它从西方国家进入到中国,在16世纪左右被引入到日本。将市松图案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展开,最后诞生了在市松图案的墙体上,玻璃立方体按照市松排列突出的设计方案。也就是说将平面构成的二维元素拓展到三维空间的意思。因为这个设计是被七夕节装饰激发出的灵感,所以它自始至终贯穿了整个项目。

通过它来展现日本传统设计的迷人魅力,是该建筑的使命。建筑本身也象征着知识·信息的汇集,同时也具有着开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,收发信息的新篇章的意义。事实上,在建成此信息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来访的人数就已超过了100万余人。